第二百九十九章第一个死亡
每当大事临近时,越要沉着冷静。勇气和智慧,才是绝境求生的根本。
接过士卒手中的军情,陈恒板着脸审阅完,确认过史鼎的字迹和虎符印章无误后,便抬头看向面露希冀的传令兵。
“大人可是有什么想问的?”士卒见陈恒久久未说话,当即急切道。
陷入沉思的陈恒立马反应过来,他转头看了一圈帐内。柳湘莲护在自己身侧,面前是面露担忧的信达和鲁应雄。
想到这些人就是自己能动用的力量,又见到他们的神色,陈恒立马镇定道:“不急。军情我已知晓,求援之事自当刻不容缓。”
得到这句话,传令兵的神色顿时一黯。他得了史鼎的命令,跟着几个弟兄一路拼杀出来,就是为了军中沦陷的袍泽们。
知道面前的大人,不是贪生怕死之辈。传令兵忙缓和下语气,抱拳感恩道:“大人若是有什么想知道的,只管问小人就是。”
“去取沙盘来。”陈恒对着信达吩咐。等到对方抬着简易的器物入账,陈恒忙拉着传令兵上前,指着沙盘上的山河小道,说道:“你把军中诸事,原原本本的跟我说一遍。”
“是。”传令兵深吸一口气,便开始自己的讲述。
自打全军入山后,立马就遭受到平安州流匪的骚扰对抗。山林地势复杂,极易躲藏隐蔽。
一心剿匪的军队,先天就少了主动权。好在史鼎也非庸俗之辈,面对流匪坐拥地利的不停骚扰,史鼎当即选择分兵。
这次剿匪,朝廷共安排了四万将士,五万民夫。除了留下五千兵马在后营看守辎重,剩余的三万五千人,另带着一万辅战的民夫,分坐十路小队,开始扫**乌獴山。
史鼎敢这么做,有三个原因。其一是官兵装备精良,远不是流窜的土匪可以比拟。
其二是他的麾下有十数位勋贵子弟,以及他们携带的家将。所谓家学渊源,就是这点好。
这年头找个能读书识字、看过些兵书的统领,实在难寻得很。良将好找,隔在良将和士卒之间的小统领,也是要紧的很。
手头有冯紫英、卫若兰等一批助力,史鼎没道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。
哪怕其中一队人陷入包围,游走在附近的袍泽也能尽快支援。
最后一点,就是乌獴山实在太大,流匪的数量又太多。有三四百人就敢占山为王的小股团伙,也有人数过千、上万的大型营寨。
考虑到剿匪的困难和漫长战线,以赶羊的方式将对方聚到一处,一战定乾坤,无疑是个讨巧的办法。
这也是前期为何捷报频传的缘故。
陈恒听到这里,一直都没插话。他在等,等对方说出战机转折的地方。
目光沿着传令兵的指尖转移,陈恒很快发现疑点。在流匪不停的逃窜下,大雍的军队在沙盘上走出一个‘之’字型的路线。
是诱敌深入?还是聚沙成堆?战略的最终好坏,全看战术上的成果。
传令兵的指尖,很快停留在‘之’字下半部的转折处。
“此处是山贼的清风寨,他们聚在此地与我们顽抗过十数日。”
那就是九月中旬的事情了?陈恒在心中判断起时间,又问道:“他们有多少人?”
“属下不知道。”传令兵果断摇头,对方又不是什么正规军,自然没有昭告兵马的举动。
传令兵沉思片刻,还是给陈恒解释道,“军中诸位统领有说五万、有说三万,也有说七八万的。”
陈恒闻言,忍不住深吸一口气。他知道要隔着一个硬盘,估算敌军的人数,很考验为将者的能力。
青史中有靠升起的灶烟,来判断敌方人数的办法。陈恒不信史鼎不知道,所以就问道:“大将军是怎么说的?”
“大将军说最少在四万以上。”传令兵小声道。
这话听的陈恒,忍不住皱紧眉头。这个数量,已经不比官兵的数量少。他点了点头,示意传令兵继续讲述。
“我们在此地连攻了十日,将士人人骁勇,杀敌无数,另收押了两千多的降兵。大将军觉得时机成熟,便令三军将士歇息一日,于隔天发动总攻。”
“然后呢?”
“谁知这帮流匪们竟趁着夜色,抛下寨中老弱妇孺直接跑了。”传令兵说到此处时,脸上立马浮现追击杀敌时的快意。
“你继续说。”已经知道结果的陈恒却高兴不起来,仍旧沉着阴暗的神色。
“流匪们跑的很快……我们……我们在此处……”传令兵有些不好意思的收回指尖,只用目光代替,颓废道,“中了敌人的埋伏。”
陈恒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,想了想,还是问道:“可是地势险要之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