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说狄泉在山东起事,越发声势浩大,张开大军不进反退,而安南李朝那边的朝廷大军也陷入僵持,西军老种经略相公在辽国和田虎两面夹击之下已显败相。唯独在打淮西王庆上面,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还打出了一点战绩,但是好景不长,现在又陷入了僵持。天下干戈四起之时,内部朝局晦暗不明,四大奸臣一党把持朝政,但是由于他们四个上次瞒报山东狄泉起事,数个州县丢失的情况之后,宋徽宗是勃然大怒,所以这个往日了不理朝政的家伙开始留心起了外面的局势。尤其是各路起义军的情况,宋徽宗开始非常关心,因为离着他最近的王庆已经在两淮成就势力了,要是他长驱西进,打下京畿河南附近的地区,可就直逼京城东京汴梁了!在很多人印象中,宋徽宗是个大昏君,但实际上他不是没脑子。宋徽宗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昏君,在他当政之初的几年,不但不“昏”,还表现得非常清明、开明。要知道,在此之前北宋朝堂因此前的“王安石变法”,已经分裂成好几派,其中争斗最厉害的,就是支持变法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旧党,朝局混乱到了很要命的地步。而当时刚刚继位的宋徽宗用比较严厉的政治惩罚行为,一举结束了此前长达三十余年的党争。如把政治反对派发配到外地分散安置,不允许他们的子弟当京官,不允许他们教授学生,传播学说,销毁记载有他们言论的书籍、诗词等。唯才是举,重用贤良,重新起用执政力强,为人正直的大臣,恢复其名誉;广开言路,接纳忠言,只要对朝廷有意见、建议,都可以提出来,觉得有用的,马上有赏,觉得没用的,不予追究或处罚;贬谪奸佞,革除陋规。把过去一些把持大权、占据重要岗位,但心术不正、结党营私的官员免去,或调离岗位。可以说,在整顿朝局上面,当年的宋徽宗基本上是非常厉害的,满足了一个励精图治君主的必要条件。而在武功上,当时他也是颇有建树的。众所周知,在宋辽间的战争中,辽军曾多次南下,最远到达澶州;宋军也曾推进到此线以北,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以北的冀北山地作屏障,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作为界线,抗辽宋朝一直打得不漂亮,九代杨家将先后捐躯沙场,换来的却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。北边燕云十六州收复不回来,西边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,西夏首领李继捧虽一度向宋朝投降,并献出银州、夏州、绥州、宥州四州之地,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在三年后就占据银州,以后又不断进攻夏、灵、麟等州,一直没有真正服从过宋朝的统治。直到公元1034年,李继迁之孙李元昊正式建夏国,史称西夏,此后,宋朝的西北界大致稳定在今甘肃兰州、靖远,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白干山一线。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,设置绥、熙、河、洮、岷、兰等州。哲宗时又进一步收复河湟地区,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,公元1121年西安州、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。在西北,是从吐蕃夺取唐朝后期以来的失地。公元1071年,宋廷任命王韶为新置的洮河安抚使,开始对河湟一带用兵,最后收复今乌峭岭以南的湟水流域、大夏河流域、洮河流域,对西南在唐朝后期脱离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,宋朝的进展是恢复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控制。经过多次的军事征伐和“招抚”,今四川南部、湖北西南、湖南西部、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,设置正式州县或羁縻州。其中最着名的一次是1072年派章惇开“梅山蛮”。梅山即今湖南中部新化、安化一带,是瑶族聚居地区,从此设县建城,编户籍,定赋税,与汉地一样设置正式行政区管辖。但是,宋朝的版图,还是至宋徽宗时期,版图最为辽阔,其南至思陵州、东至登州、北至代州、西及西宁州,国土面积约达320万平方公里。宋徽宗刚继位时的宋朝,其实对外形势是一片大好的,尤其是在西北地区拥有硬性优势。当时的西夏跟宋军比,基本处于五五开的状态,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,而盘踞西北、西南的吐蕃诸部,则处于四分五裂的内乱状态,有不少部落是依附宋朝的。所以宋朝方面对西北吐蕃,是一直垂涎弱的,多次试图进军并驻扎青唐地区。崇宁二年至三年,宋徽宗派遣王厚统兵先后占领吐蕃湟、鄯、廓等州,瓦解了当地吐蕃政权。蔡京还强令王厚招诱西夏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,双方用兵三年,胜负相当,政和四年,西夏军攻环庆路,宋以宦官童贯为陕西经略使,战事再起。童贯袭用以往进筑城寨的战略开边,但开拓之地有限,城寨多建于不毛之地,难以防守。宋军与西夏军屡次举行大规模战斗,互有胜负。,!宣和元年,童贯令大将刘法率重兵袭取西夏朔方之地,两军会战于统安城,宋军大败,刘法被杀。西夏亦为战争所困,双方遂于当年讲和休兵。这就是宋徽宗登基之初,给自己造就的极好的政治氛围和武功成就,而这些,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办成的。所以宋徽宗绝对是个聪明的皇帝,能力很强,政治手段高超,在他继位之初的头几年,他的声望在全国是极高的。如果宋徽宗是如他的父亲、宋神宗那样,只为宋朝强大操心,抛开个人部分私欲的话,以他登基头三年施展的手段来看,他其实是比宋神宗、宋哲宗厉害得多的皇帝,如果能一如既往,他有可能做到许多前任皇帝们想办却没有办到的事。可惜,自古物极必反,盛极而衰,他还没有带领宋朝走上真正的巅峰之后,就开始了安逸懈怠,重用奸佞小人,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,无恶不作,贿赂公行,卖官鬻爵,“三千索,直秘阁;五百贯,擢通判”,巧立名目,增税加赋,搜刮民财,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,是“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,头子、卖契等钱,敛之于细,而积之甚众”,靠着苛捐杂税,积累了大量财富,“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”,“于是铸九鼎,建明堂,修方泽,立道观”,大兴土木,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,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。宦官杨戬先设“稻田务”,开始在汝州立法,可以种稻的田土,收索民户田契,辗转追寻,直至无契可证,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,种植户即作为佃户,须交纳公田钱,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,逃税者按盗匪处罪,北方也是民不聊生,南方则是朱缅的花石纲暴政,至使天下干戈四起,民不聊生。宋徽宗还笃信道教,自称教主道君皇帝,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。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,道士认为不吉利,他就改称十月十日;他的生肖为狗,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。宋徽宗认为现在北方纷乱,应该是自己的权威有所下降,并不是大宋真的在他的治理之下不行了,否则为什么富庶的江南地区并没有人造反啊?因为北方穷,靠近敌国,所以才会这样,这就是他的总结。而实际上呢?他的花石纲暴政基本上快把江南百姓逼迫到死了,就是n个周扒皮加上黄世仁都没有他厉害,江南百姓杀他的心都有了,不是没有起事,而是有个叫方腊的人在暗地里准备给他憋个大的呢!所以他有意想要干两件大政绩的事情来,来“造福”一下天下百姓,然后把他的威望再度提升上去,好“震慑”一下那些图谋不轨者。实际上,在天下百姓心里面,他能少折腾两年他们就算是烧高香了。而能够达到这两种效果的办法,其一是用兵,但是他看到了最近的大规模用兵似乎哪里都不顺,朝廷短时间之内也没有什么兵力可以发动大规模战争了。所以,他选择了第二种办法——改善民生。而蔡京逢迎有术,当时就上奏,说圣上御极至今已经出现三次黄河清的情况,说明宋徽宗德高三皇,功盖五帝,是当今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德之人,而黄河却屡屡泛滥,水位逐渐提高,应该想办法治河。三国时期曹魏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。”事实是,出现“河清”,显然与什么“圣人出”无关。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,但他在位时,竟出现过三次“河清”,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,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。在黄河中下游,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,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“河清”,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。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,中国历史上的“河清”,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,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,如从此时起算,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,可是汉桓帝有算得上什么圣人,和宋徽宗一样,罪人一个。根据《宋史》,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“河清”,分别为:第一次,大观元年(1107年),“乾宁军、同州黄河清。”第二次,大观二年(1108年),“同州黄河清。”,第三次,大观三年(1109年),“陕州、同州黄河清。”大观元年“乾宁军言黄河清,逾八百里,凡七昼夜,诏以乾宁军为清州”,“黄河清”被谱写成新曲流传,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“河渎碑”,此碑至今尚在。这样的歌功颂德,宋徽宗自然是觉得不错,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治理黄河上。然后,蔡京就上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建议,建议宋徽宗按照前朝几个皇帝以往在改道黄河上的失败经验,派遣河工改道黄河!三千年以来,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一千五百次,名副其实的三年两决口,较大改道有二三十次,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致使浊流横溢,毁田庐,荡家舍,每一次都是震动天下,几乎哪一朝代有黄河改道,就会被视为上天降下的最大天灾,是当权者权力不被认可的最大表现。,!然而宋朝为什么就执着于改道黄河,冒天下之大不韪,至黄河两岸亿兆黎民生死于不顾,非得怎么搞呢?黄河决堤,年年损失惨重,所以宋朝此外由于认为黄河流向可能会让辽国乘船南下,从而攻陷黄河天险,宋朝因此执着于改道黄河,希望消除隐患。宋朝决定改道的原因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,黄河沿岸哺育了华夏文明,可由于时间的推移,黄河被人为破坏,再加上气候、战争等因素,泥沙不断堆积,水位慢慢越来越高。北宋李垂上书称,黄河可能从河南向北改道,那么守护宋朝的天然地理位置就会消失,辽国定会来犯。于是他建议将黄河引向南流。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赞同。第一次改道宋仁宗在位期间,他听从大家的观点,要把黄河水引到向南,但是由于古时候的科技人力运输等等条件的限制,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。盲目地挖掘使得黄河决堤,当时,黄河邻区都是北宋的政治经济中枢区域,黄河的决堤使得北宋整体受到了重创,同时,河北重镇被冲毁,北宋的大片田地也成了废田。第二次改道宋仁宗去世以后,宋神宗即位,他没有停下改道黄河的脚步,希望黄河能流回古道。宋神宗再一次开挖黄河,于是黄河又一次决堤。这次,黄河河水流向淮河地区,导致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被毁,很多农民成了流浪者,无家可归。这次改道的惨败,使得黄河的泛滥区进一步扩大。黄河几乎年年水灾,民不聊生。第三次改道宋神宗最后放弃了改道计划,但他的儿子神哲宗却再一次想要挑战黄河,无独有偶,这次还是一样惨败。黄河水再次决堤,百姓损失惨重。这几次的改道,使得北宋掏空了国库每年进行整治,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因素,害怕黄河,执着改道,却次次失败,恶性循环的北宋,最终也是败给了黄河。前人之事备也,宋仁宗,宋神宗也是宋朝比较贤明的君主,想要成功改道黄河,仍不可为,何况是宋徽宗这样一个昏庸之辈?可是,这混蛋同意了!:()水浒之狄家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