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玉不在倒好理解,肯定在书院教书嘛。可英莲怎么也不在?陈恒诧异的问道。信达却作笑道:“嫂嫂也去书院读书了。”
你看这事闹得,陈恒自己倒了杯热茶。屁股还没在书房坐热,萧平已经气势汹汹的上门算账。县衙的钱,大半都要用在船坊造船上。阮家巷对面的商街还在动工,再过半个月就要给差役和徭役发银子。
手头的钱还够,眼下的事情都好弄。再过一两个月,可怎么办?十月秋收一过,府衙马上就要分摊赋税。华亭县是松江府的领头,今年势头又这么猛。事后落个难,陈大人的面子可不好过。
陈恒见属下急的跳脚,忙把萧平请入座。安慰过几句,在心中思量一遍主意,才笑问起对方的想法。
“大人,依我看。不如拿现在手头的银子,出去发利钱吧。”萧平出言建议道。这倒不是他脑子一时糊涂,妄自尊大开个先例。
从宋朝开始,此事就已成天下县衙的惯例。到了明朝,又有越演越烈的架势。各地县衙所产多有不同,有像扬州、苏州这样富裕的地方。自然也有穷的叮当响的地儿。
这年头,想要让朝廷因为你穷,给地方拨款救济。那就是痴人说梦,哪里凉快哪里待着。朝廷只管一件事,每年到了日期,奉旨交钱纳税。
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地里的粮食要靠老天爷赏饭吃,那拿钱出去放利贷,总不用因为晴天、雨天躲着吧。
许多地方的县衙,都会专门养一些闲人。专门替官府处理此事,原书中曾借钱给贾芸的倪二,就是这样的人。朝廷对此,也只能默许。没办法,毕竟不给钱,还指着对方交钱嘛。
也难怪王熙凤这样的当家人,也爱尝一尝利钱的滋味。这门生意,实在是天上掉馅饼的很。就看借款人,有没有本事讨回来。
而一说到这个,官府的面子又无比好使。欠谁的钱不还,也不能欠官府的钱啊。自己拍拍屁股可以跑,家里的老小,还能跟着一起?
萧平把主意打到此事上,也算猜中陈恒的一半心思。不过后者听了萧平的详细打算,还是摇头道:“不能把主意在普通百姓身上盘算太多。”
见陈恒没把话说死,萧平又出声问道:“那大人的意思是?”
“我们的街铺,不是还没卖出去嘛。把华亭县里的小商小贩都请过来,选出有家室、有老小的人,告诉他们,我们可以借钱给他们买铺子、置办生意。”
“啊?!”萧平呆了呆,这左手进右手的事情,何必多些人进去。大人要有心割这些人的钱袋子,一纸加税公文发下去,他们不交也得交。
“你个呆子,得先让他们赚到钱,我们才好拿钱。”陈恒笑骂一句,又解释道,“这些人做生意缺的是本钱,我们就借给他们,帮着他们过好日子。”
“那万一赔了呢?”萧平直接问道。
“商铺又不会跑了,拿回来再卖,再资助下一个百姓即可。一个个轮下去,总有把生意做成的。”
陈恒回答的很快。而且他觉得,有了各地商帮牵头,又有庞大的人流涌入府城。只要脚踏实地,生意没道理做不成。之所以想着本地百姓,一来官府不好亲自出面赚钱,二来本地百姓的底细,都在县衙文库里躺着。
谁家是个什么情况,翻开资料一看,再去乡里打听一二家风,便能一清二楚。
被陈恒这般一说,萧平不太确定一定能成。但有先前诸多事,他一时也不敢否决。只好道:“是,属下这就去办理。”
“你别怕,此事对境内百姓多有益处。是先富带着后富,有晋商、徽商这些人在,肯定错不了。”陈恒怕萧平糊涂,忙一再提点着。
“是,大人。”
……
……
到了傍晚,晚霞照在飞檐走兽上。黛玉才终于带着英莲、紫鹃、晴雯回家。如今他们夫妻间,已经习惯经常分别。对陈恒的回来,就只剩下高兴,少了些惊喜。黛玉这个新山长,已经逐渐自己的新生活。
晚饭时,她听相公说了知州孙女入学之事,神色自然欣喜的很。陈恒跟夫人分享完好消息,黛玉亦有好消息分享给相公。
“什么?!”陈恒露出诧异的神色,“你说明日贾琏跟宝玉要上门?”
论理,你该叫声表哥呢。黛玉忍不住摇摇头,深切担心明日他们会面的场景,忍不住道:“要不明日我先不去书院,在家里照应着你们?”
陈恒狂摇头,马上放下碗筷道:“给孩子们教书是大事,岂可因他们耽搁。你放心,我……我……”眼珠子绕了一圈,陈恒道,“我肯定会接待好他们。”
“毕竟是亲戚,你不许直接使脸色。”黛玉叮嘱着。
贾琏这次来,还把潘又安跟司琪的卖身契送来。别人的面子功夫已经做足,总不好自家礼数不到位。
“知道了,我省的。”陈恒硬着头皮答道。心中却在暗想:好啊,你个宝玉,终于到了你求我的时候。